分類彙整: 110學年度第2學期

你一定要去的地方—新營

作者/潘子儀

你想去的地方,是遊樂園?百貨公司?還是玩具商城?或許在你們心中已經有了答案。我認為你一定要去的地方是人情味濃厚,不像都市那麼繁華,但是住起來卻又很方便的地方,那便是我的家鄉—新營。

新營不僅僅有道地的傳統美食、特色公園,更有全臺軌道最長的五分車,所以你一定要去的地方毫無疑問的就是新營。首先,新營最道地且最有特色的傳統美食—豆菜麵,就是很多人來到新營非吃不可的小吃,俗話說:「鄉愁,就是味覺上的思念,不論一個人在外多少年,對家鄉的傳統美食,仍懷無限思念。」

豆菜麵就是我們每次出門美玩回到家最想吃的食物。豆菜麵是用類似扁柏狀的油麵,大水滾開,下麵條,撈起後再加入汆燙好的豆芽菜,並淋上具有獨特風味的蒜味醬油,就成了一道獨一無二的傳統美食。

其次,新營還有著名的景點—天鵝湖。天鵝湖的親水設施可說是相當完善,許多小朋友甚至連大朋友都無法抗拒水的誘惑,尤其是每當父母看到一群小朋友聚在一起嬉戲時,小朋友那快樂的微笑,父母也無法抗拒,紛紛下水同樂,無形之中更增進了親子關係。

再來,新營最大的特色就是五分車,搭五分車漫遊,沿途除了可以見到田野風光外,還可以聽見音樂大師的大作,全程有解說員解說著,在吳晉淮大師懷念老歌播放伴隨下,來一趟懷舊體驗,增添好味道。

有獨一無二、風味獨特的好吃豆菜麵、有渾然天成的美景、有懷舊情懷和濃厚人情味……你一定要去的地方,就是我的家鄉—新營,記得一定要來喔!


刊載於111年6月26日中華日報

恐怖的疫情

作者/鄭丞甫

去年,全球因新冠肺炎病毒的肆虐而雞飛狗跳,各國的經濟猶如雪上加霜,大家的心情更是墜入谷底。一個甚至連眼睛都看不到的病毒,瞬間成了大家的噩夢,這個病毒對我而言或許只是生活習慣的改變、學習模式的轉換,可是對某些人來說,不只丟了工作,甚至還失去了家人和朋友,可說是慘不忍睹啊!

這個病毒徹底改變了我們的學習模式,從跟同學在學校上課,一夕之間變成了居家線上學習。線上上課,老師用的軟體五花八門,我覺得數位學習是在考驗我們的資訊能力;再來,因為線上課程多半是老師拍攝影片上傳到臉書,所以與同學、老師鮮少互動,就是少了親切感。雖然覺得比較輕鬆,但也會擔心程度是否會落後;另外,有些功課是有期限的,未在時間內完成、繳交,後果嚴重—無成績。

學校的線上課程,有安排小考、模擬考、期末考,如此一來才能避免有些人打混摸魚,二來督促我們認真讀書。考試當天,家中網路斷線,而媽媽已經出門上班了,幸好在爸爸出門前,我發現了這個大問題,爸爸幫我處理妥當後再去上班。家裡只剩我和阿嬤,阿嬤又不熟悉電腦及網路,我只能自求多福,幸好考試一切順利過關。

由於疫情的關係,去年的暑假只能宅在家,我和同學組了一個三人線上讀書會,我們的進度很迅速,第一天就完成三張考卷,第一周就已經完成多數作業,只剩一張圖畫和一篇作文待完成。暑假有八周,我們的讀書會只短短開張一周就暫時結束,現在正在研究新主題,期待重新開張。

去年因疫情停課許久,雖然不能和平常一樣去學校上課,但停課不停學,只能暫時當個宅男、宅女,螢幕面前隔空相會。今年疫情蠢蠢欲動,似乎有歷史重演的跡象,希望病毒快快撤退,疫情趕快結束,免得又停課了。病毒啊!你害人不淺,「放下屠刀,立地成佛。」請饒了大家吧!


刊載於111年5月30日人間福報

刺激爆表

作者/潘子儀

當老師一宣布啟程要去劍湖山時, 大家就像賽跑選手一樣 ,火速衝上遊覽車,準備出發了。正在欣賞窗外美景時,有人竟然想吐,大家避之唯恐不及,還好沒有吐出來,真是不幸中的大幸!

抵達目的地後,老師講完注意事項,一聲令下,大家把「解散」兩個字喊得特別大聲,我們以最快的速度衝到第一站:迴旋磁場。搭乘時我憂心忡忡,果然不出我所料,它斜著快速的飛上飛下,雖然我沒有懼高症,但還是臉色發白,硬著頭皮忍受這驚恐的兩分鐘。

第二站:海盜船。海盜船是我最掉以輕心的一項遊樂設施,一上去完全沒有心理準備,就開始盪來盪去的,四肢彷彿快要斷掉,一下往上衝又馬上急速下降,頭像要飛出去似的,坐完之後我變成了軟腳蝦。

第三站: 大人小孩恐懼的「狂飆飛碟」。只要是喜歡挑戰驚險刺激的朋友,都想挑戰的遊樂設施之一。長達四分鐘的三百六十度大旋轉,轉得我頭暈目眩,何止如此,恐怖的還在後頭,兩分鐘後開始倒立旋轉,又突然往下衝,頭幾乎要與地面碰撞了,加上巨人般的超大聲響……大家把肚子裡的東西都吐出來了。

第四站:G5。G5是劍湖山赫赫有名的設施,全長三百多公尺,超越人體五個G的重力加速度,垂直向下進入宇宙黑洞,飛天遁地的刺激,引發像鬼般的尖叫聲此起彼落,心臟都快要跳出來了。     總而言之,這趟行程不只有好玩、令人膽戰心驚的遊樂設施,還有5D冒險劇院、鬼屋、驚嚇列車……等等,可說是刺激爆表。謝謝同學的陪伴,一起尖叫,一起壯膽。有同學的地方,歡樂無窮;有同學的地方,總少不了話題,有同學的地方,回憶總是滿滿的。


刊載於111年4月10日中華日報